因為現實的情況是,近期幾乎所有客戶總是追著他問:「你們的綠能策略是什麼?」儘管相對綠能、屬於高碳排量的「灰電」,客戶還沒有訂出落日條款,但態勢十分明顯:未來誰能用最多的綠電生產面板,誰,就有可能拿到最多的訂單。
用電量排名全台前十大
「有錢也買不到,我們只能自救」
然而,群創每年五十多億度、排名全台前十大的用電量,要拿到足夠的綠電談何容易?更遑論,據經濟部標檢局統計,光是台積電一家公司,就在全台買下了九九%的綠電憑證,意思是,即使你有錢,現在也買不到綠電。
既然買不到,那就自己做。這是面對「有錢也買不到綠電」的困境下,群創的自救心法。今年一月,「用電大戶條例」正式上路,規範業者必須在二○二五年之前自備一○%綠電,而靠著提早部署,群創已經達陣。
現在走進群創旗下十三座工廠頂樓,映入眼簾的,是一片片壯闊的太陽能板「海」,在幾乎是「有屋頂、必有太陽能」的策略下,他們陸續將開出六十六MW(千瓩)綠電發電容量,是用電大戶法規規範的一.七倍,這一切,都是從一六年起,這家面板大廠「自救」的成績單。
「不過,鋪太陽能板,不是把整片屋頂鋪滿就好。」站在自家公司屋頂、楊柱祥戴著安全帽向我們解釋,舉凡對屋頂的負重重量、陽光的遮蔽角度、火警風險、距離原先屋頂設備如壓縮機的距離,都要被考慮進去。
其中,為了負重,群創這三年在落成逾二十年的南科廠房,重新在屋頂大興土木、加強建物結構;為了預防太陽能板失火,它還在屋頂四周布滿了能日夜辨識火苗的攝影機,以及當溫度上升到攝氏六十八度,就會自動降溫、滅火的噴水頭設備。
為了綠電,群創還把腦筋動到廢水。
三年前,群創砸下九五○萬元,在南科廠區的廢水廠外,興建一套沼氣發電設備,把處理廢水而生、原本被當成無用資源燒掉的沼氣,變成每年發電量逾八十萬度、每度可回售台電逾五元的生質能源,「我們這套設備,大概一年成本就回來了。」一名群創基層工程師透露。